政府有政绩 企业有业绩 教育有成绩
专注 专一 专业 专家

局座开讲:为啥背书不好用了?

北京市

北京市

日前,朋友小聚。

席间,商务部某中心的朋友给大家诉苦:他们和某科学院多年合作的农业科技成果前年终于落地转化——与某农业集团达成合作,在华北地区开始大面积实施。结果也确实较达到了比较满意的程度——病虫害减少、品相更好、增产20%左右。按说这绝对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但是就在此时,这位朋友话锋一转,尽管去年增产了,但是并未增收——因为销售出了很大问题,尽管还找了部委不少在任、离退休领导站台、背书,结果依然出乎意料。

为什么会这样呢?

领导站台、背书不起作用了呢?

因为时代变了,关系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弱,人们更加注重需求和价值。

就拿前面的例子来说,用新的技术改良农业品种,使其具有抗病虫、抗倒伏、品相好、产量高等特性,这对整个农业产业来说绝对是非常有价值的,对社会的发展也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

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好费心血研发出全球都能种植的杂交水稻,惠及全球几十亿人。

袁隆平先生的伟大之处在于:(1)产品(杂交水稻等)在全球很多土地上都能种植及收获,并且让全球大部分人都能吃得上饭;(2)价格合理,能让人人都买得起。

但是,现在一旦涉及到科技,或者新品种,不论是农业的还是工业的,厂家几乎都会言必称高科技,然后把价格也抬得高高的。

不可否认,科技的研发确实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是农产品这类,作为人生存生活必需品,必然不能价格太高,不能让人消费不起。如果都消费不起,有多少人会买单呢?

所以,农产品类的新产品/新品种,必然是有新的优势,此外还有亲民的价格。任何带有科技属性的产品都应该遵循这个定理——至少要有一定的目标人群能消费得起,这就是市场。

这都是内部因素。

除了内部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市场,即人们的实际消费能力。

如果消费者本身缺钱,即便你的产品能起死回生,可能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也寥寥无几。

所以,局座认为,前面朋友分享的例子中——在任、离退休官员站台背书,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增加产品的可信度,但是在销售方面的帮助可能只占5-10%,除非是政府强制性的要求。

同时,另一个以前在北京作有机食材会员制业务的朋友也跟局座分享。当年他们公司高峰期时候会员近10万,每人(户)3万,公司每周给会员配送有机食材(水果、蔬菜、粮食、肉类等)。但是后来因为整体经济下行,很多会员都做出了另类选择:部分还在坚持续订,部分选择了部分续订,部分就完全停止了续订。部分续订的家庭大部分是将有机食材全部用于孩子消费——家里还得给孩子开小灶,比如炒青菜,要将有机青菜做好单独给孩子吃,家里其他人则是吃市场上采购的常规青菜。

达尔文《进化论》指出“自然选择,优胜劣汰”;而局座想说的是“产品/服务也遵循‘经济调节、市场选择’的原则。

这条规律,或许也能给很多正在创业或者守业的朋友们,在定位客群、产品/服务定价方面一些参考。

赞(0) 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京旗云 领先的招商引智、科技服务及重大项目服务商 » 局座开讲:为啥背书不好用了?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京旗云 招商引智、科技申报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关注招商手记公众号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