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政绩 企业有业绩 教育有成绩
专注 专一 专业 专家

局座开讲:老板,不要用你具体产品的专业来应对我们商务市场的专业

北京市

北京市

最近,局座见了几个企业老总,有做工业大模型的,有做汽车整车的,有做医疗器械的,有做高端装备的……首先,领域都很好,都是地方政府争着抢着要的,也是国家倡导的新质生产力产业……然后,老总们来头也不小,政府下海的,部队转业的,大厂高管的,院所高层的……其次,技术牛逼哄哄的,全球专利的,行业第一的,国家科奖的……最后,老板讲起国家政策,谈起全球市场,说起技术壁垒,聊起创始团队……也都是头头是道。

然而,跟这些老总们聊过之后,局座总是感觉缺了点什么。到底是什么,局座一时也说不明白,想不清楚。

到底缺了什么呢?

缺了真实,少了匹配。

忘了对象,失了对策。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并非特定产品的细分领域专家。我们是第三方招商机构,尽管我们一直在开发和招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技术、新兴能源和新型材料5大领域科创项目,我们也确实对这些领域的国家地方政策、国内外市场趋势、行业竞争态势、行业核心技术等了解,但是并非全部了解。确切来说,我们对这些行业的企业,上述方面的信息,大概懂20-30%。这个比例尽管不高,但是已经足够我们处理日常事务。如果有特定项目要分析、甄别等,我们会有这个细分领域的专业同事来跟进,以及对该项目感兴趣有意向招引到当地去落户的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地方国企等专业机构来考察、调查和评估,并做出相应的措施。

然后,我们是第三方不是直接的目标机构。在招商引智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们的加入,一共存在三方:一是项目方,二是地方政府,三是第三方机构(即我司)。我司存在的价值是发现、初步评估和精准推介,沟通企业就属于“初步评估”这个阶段的前期工作了。然而,真正的目标机构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在整个过程中,最后起决定作用,做最后决策的一定是地方政府和项目方。所以,在沟通、确认中,我们要谈的主要内容侧重于:

一是企业现状,企业现在的状态,比如固定资产、员工规模、产品服务、过往营收、未来财报、现有客户、实际财力等。

二是企业计划,企业计划做什么,比如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落地产线),或销售中心等。

三是企业诉求,企业对外投资(落户地方)希望地方政府在哪些方面给于支持。包括不限于免费厂房、装修补贴、固投补贴、研发补贴、物流补贴、人才公寓、基金投资、贷款贴息、市场协调等。

四是商务条件,即我司帮助企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适合其发展的城市,并且帮助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包括不限于第三条的“企业诉求”等,最后促使地方政府和项目方合作成功,则项目方给我司的回报,包括不限于咨询服务费、项目股权等等。

最后,项目方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就局座自己来说,确实遇到很多项目方,总是爱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从来不换位思考,不站在客户/合作伙伴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心只想着自己的产品技术多厉害,品质多显著,性价比多高,市场多庞大……从来不考虑自己的产品是不是必须的,是不是不可替代的,是不是渠道也有优势……所以,这样沟通起来就非常累,非常累。

而,这就是局座在最不愿意沟通的项目方。

尽管这篇文章,偏重于说了项目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也一样,别总是想着说着自己的优秀和无可替代,建议也多换位思考,看看对方是不是必须非你不可,是不是没你不行。

如果每个人/机构都能这样多替别人考虑,那么交流一定会很简单很通透很舒服很成功,我相信合作的成功率也一定会大大提高。

写在最后,所以,请各位老板,你们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我们做好我们的本质工作,各司其职——你们负责真实陈述和提出要求,我们负责信息确认和匹配推介,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加友好沟通、务实推进,协同发展。

赞(0) 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京旗云 领先的招商引智、科技服务及重大项目服务商 » 局座开讲:老板,不要用你具体产品的专业来应对我们商务市场的专业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京旗云 招商引智、科技申报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关注招商手记公众号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