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昊天主营业务为“两重两轻”,即:
招商引智:为江浙皖川渝鄂等“经济条件好、产业基础好、优惠政策好、营商环境好”的“四好”政府招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技术领域产业化项目;
科技申报:为地方规上成熟企业申请工信、发改口国家级资质、资金等提供咨询、培育服务;
学历提升:依托北京优质的高校院所,提供升学、求职及落户等咨询服务;
医疗陪护:依托北京优质的医疗资源及全国的三甲医院网络,提供医疗相关服务,重点关注疼痛领域!
详情咨询局座18515186135!

范代娣副校长
2025年4月,陕西省政府决定任命范代娣为西北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5月9日,据新财富杂志报道,范代娣持股市值达443亿元,晋升为新一任陕西首富,并称“这或许是教育体制内身家最高的了。”
公开资料显示,范代娣,此前担任西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生物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生物材料与发酵工程“四主体一联合”工程中心主任。其和丈夫严建亚名下的巨子生物、三角防务两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900亿元。
以上,均来自网络报道。
今天,局座写这篇文章,其实是有感而发。
因为,局座以前曾写了一篇文章,讲的就是创办企业的院士们,用以反驳“读书无用论”,详情移步阅读《谁说“读书无用”?盘点创办企业的院士们(持续更新ing)》。
当然,这篇文章也只是一个起点,促使局座写这篇文章的真实原因实际上是——企业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教授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特别说明:这里说的“企业”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几乎都是从市场上拿订单,而非因为身份等直接拿到很多政策性订单;“产业教授”既是指高校院所愿意“下海”做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的专家教授,也指央国企业、民营企业中负责新品研发的行业专家——在这些专家中,学历、经历等反而不是其关键衡量指标,其纯粹、创新、能力和经验等才是重点。
为什么局座会说:西北工大副校长范代娣给我们理工类教授未来发展带了个好头?
原因在于:局座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并带动更多教学型教授、科研型教授朝着产业化教授转化。
局座曾做了统计:在中国,产业化教授并不少。比如以岭药业创始人吴以岭院士同时是河北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树人医院创始人李兰娟院士同时也是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树人医院创始人郑树森院士同时也是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湖大学(等同于企业)校长首任校长施一公同时也是西湖大学结构生物学讲席教授……
这些成果的取得,局座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国家政策的倡导,高校院所在职人员可“停薪留职3年”外出创业,创业成功的话3年后可以全职创业,创业失败的话3年内可以重新回到原单位工作。同时,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科技成果转化,转化形式和权益分配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不止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更极大的刺激了在职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创业神话的带动,全球的经济形势下行,但是中国经济却因为强有力的政府领导以及大力反腐等确保了持续稳健的增长。从2019年至今,每年都会在每个领域创造不同的创业神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院所专家教授等创业创新提供了原动力。
三是教授们野心驱使,这么说其实有点不太妥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们有了要将梦想变成现实,要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的强烈渴望”。尽管很多教授都存在懈怠(指更多考虑职称评定,升职加薪等),但是仍旧有部分教授更看重自己在单位、社会和人生中的价值体现。
以上,都是很好的。但是,局座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
因为,要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去发现、改进和突破的。比如同样的民用科技产品,技术还要创新才能让价格变得更低,才能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用得上;比如同样的民用科技产品,营销还要更简单才能让信息触达到每个人,让每个家庭都有获知并消费的机会……
而这一些,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推动,更要依靠更多企业的存在及发展。
范校长的案例在局座看来,充分说明了三点:(1)学以致用,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包括不限于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2)教学、科研型教授转型产业化,并不冲突,反而会相得益彰;(3)实业救国,创办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式。
为什么局座会一直揪着“所有的教授都应该成为产业化教授”不放呢?
可能是因为局座受到了两类人的影响。
1983 年,年营收已达8亿美元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认为,公司想要实现更大的飞跃,需要一位拥有卓越商业头脑与营销能力的领导者。于是就将目光放在了凭借 “百事挑战” 这一营销活动声名鹊起的百事可乐CEO斯卡利身上。然后,就有了两位历史巨头交流的一句经典名言——你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们一起改变世界?
局座和同事调整战略做江浙人才计划之前,曾做过1年左右时间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要么研发太早期,要么项目缺资金,要么团队缺市场……总之,未来不确定性非常高,而且局座毫不客气的说,中国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90%左右都是虚假的,真正有价值并能得到转化,转变成实际生产力的可能不足2%。
后来,局座专门去拜访了几位从教学、科研转型成功的产业化教授,聊到身份转变,成果转化的时候,他们给局座同样说了一句让我一直铭记于心的话——任何一位科学家/专家,如果不把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并实际用于生产产生生产力的话,就像一位女性没有经历生育,不是一位完整的女性一样。(这里没有任何侮辱女性同胞的意思)
太对了!即便不是专家,就像局座这种做服务的也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产品/服务及专业能力等转化成生产力的话,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更不可能有多少客户会愿意跟我们合作呀!
所以,写在最后,作为一名非理工类高校院所教授,仅以一位穿梭于政府、企业及教授之间的服务人员来说,局座给各位教授们提出强烈的建议:(1)创业需趁早,因为时机不等人;(2)产业需趁早,因为市场不等人;(3)成就需趁早,因为年龄不等人。
欢迎有至于创业、产业化、有成就的理工类教授们,联系局座交流合作。
咨询、合作联系局座18515186135!
Hello, We’re looking…
您好,这是一条评论。若需要审核、编辑或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