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
昨天(周二),局座共享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书名文章《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发表署名文章: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今天,局座也分享下局座认为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在没有从事招商引智工作之前,局座也和大部分人一样,按部就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很少会去思考中国的政治、经济,包括教育、医疗等。从2020年开始涉足招商引智工作之后,局座及团队开始接触更多的政府机构、高校院所、央国企业、民营企业等,在与不同地方政府、机构,包括合作伙伴、目标客户等的交流、交往中,局座发现不同地方的人、机构思考、处理事情的方式截然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天壤之别。
在每年的年底复盘会上,局座和团队同事也会交流讨论这方面的话题,会后局座也会独自思考——都是中国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
至此,局座认为导致不同地区的人、机构思考、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文化浸润,二是教育影响,三是社会环境。文化浸润是先天的,都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结果,这个短时间要扭转也几乎不可能,甚至说根本就更改不了。教育影响是后天的,不同地方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思考和处理事情的方式。社会环境也是后天的,在影响程度上局座认为和教育影响不相上下,甚至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具体事情上,很难区分二者的影响谁重谁轻。
因为文化浸润和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很高,加上本身自有特点:文化浸润是历史固定的,难以磨灭;社会环境则主要依赖于所处环境的长时间影响,其过往所处环境也会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
所有,在这篇文章中,局座仅单独陈述下自己对教育的看法——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那么,教育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
局座认为,教育应该具备两个特性,而这也这正是局座认为教育应该有的样子——顺应天性,唤醒灵智。
顺应天性,也可以说是根据孩子的爱好,在其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父母、家庭及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甚至包括创造条件助其发展;当然,在某些方面也要进行一定的纠正及限制,从而确保孩子们能简单、自然、阳光成长,用他们喜欢、习惯接受的方式接受家庭、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反馈。
顺应天性,并不是任由孩子们无条件的放任自己的各种想法和行为,而是重点把控和实施“抑扬”的节奏。“抑”是提前沟通让孩子了解其行为的上限和下限,有边界感,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能做的事情最高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扬”则是认可、鼓励孩子们努力去尝试各种新奇了解未知世界,此时,父母、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努力创造各种可能,比如孩子就是爱读书探索各种未知,那么,大家努力为其营造有书读的条件和环境即可。
如果说顺应天性是主动学习,那么,唤醒灵智则是另一种方式,即被动学习。
唤醒灵智,是指通过树立榜样或发掘榜样人才,正确引导并激发孩子兴趣,带动孩子们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走上快车道。
网上有一条视频,局座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借鉴意义,分享如下。
其实,类似的例子也很多。旅美华人、著名作家刘墉曾写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故事也类似。一个比较懒惰也邋遢的女孩受邀去参加活动,活动现场的女孩子们都穿得漂亮、打扮入时、而且活动现场都非常干净整洁。邋遢女孩参加完活动后就受刺激了,回家后就变得勤快了,主动打扫卫生,也开始注意打扮了。
你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欢迎留言交流。
Hello, We’re looking…
您好,这是一条评论。若需要审核、编辑或删…